必赢626net入口首页

师范认证资料

师范专业认证标准解读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日期:2024-02-22


 

   指标一:培养目标

   指标要点

1.1.1目标定位是否面向需求,目标制定过程是否开展了规范有效的调研,并形成调研分析报告。

1.2.1预期的职业能力是否合理并具有可实现的相关证据。

1.3.1专业对培养目标合理性的含义是否理解。

1.3.2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修订机制是否建立并定期运行,有无制度保证。

   举证材料

1.相关的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与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的调研分析报告。

2.对应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和论证资料。

3.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相关文件。

4.从专业成就、发展潜力、职业竞争力等对预期职业能力进行合理分解的依据说明。

5.培养目标预期职业能力达成、各利益相关方接受认同情况的佐证材料。

6.学校与院系层面关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的制度文件。

7.近3年专业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过程材料、有关培养目标修订内容的说明。

   指标二:毕业要求

   指标要点

2.0.1专业毕业要求在广度和深度上是否覆盖认证标准。

2.0.2专业毕业要求对员工能力的分类描述,能否对专业培养目标预期的相关职业能力形成基础支撑。

2.0.3毕业分解指标点是否明确、合理、可衡量。指标点对应的教学环节(课程)能否支撑“可衡量” 。

2.0.4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及毕业要求分项评价是否规范,评价依据是否合理,考核资料等证据能否印证。

   举证材料

1.毕业要求制订的有关文件规定,以及分析和制订过程的记录。

2.专业毕业要求全文。

3.专业毕业要求分解指标点的名称、能力描述和对应支撑的教学环节。

4.毕业要求合理性评价、达成情况评价的相关制度文件。

5.最近一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原始记录。

6.毕业要求公开渠道和方式的证据。

   指标三:课程与教学 

   指标要点

3.1.1课程体系是否覆盖毕业要求且支撑合理。

3.1.2课程体系符合《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要求。

3.1.3课程体系对应毕业要求的支撑矩阵、课程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任务矩阵是否合理,每项毕业要求是否有关联度高的支撑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否发挥了强支撑作用。

3.4.1课程大纲制定是否面向产出,有合理的课程目标,有制度规范与审核机制。

3.4.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课程教学及考核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是否清晰。

3.5.1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机制是否有制度规范及有效运行证据。

3.5.2学校是否制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与评价依据合理性审查制度,专业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与审核机制是否健全与规范并形成制度。

3.5.3评价与审核机制运行情况,证据能否体现课程目标的达成(证据包括课程评价案例;开展评价的课程清单、考核资料、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合理性审核文档等)

   专业举证

1.学校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及产出质量要求的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文件。近三年在校生和最近一届毕业生使用的专业培养方案。

2.课程教学大纲制订、修订与审核的制度文件。用于评价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教研组、专业研讨、分析、论证、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过程材料。

3.学校及专业改进课程考核评价的措施方法。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的经验材料,典型案例与教学成果。

4.学校和院系层面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的制度文件。专业最近一次课程体系合理性评价的原始材料,含近三年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利益相关方参与课程体系评价与修改的记录。

5.学校和院系层面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与审核的制度文件及执行证据,必修课程证明课程目标相关能力达成的过程性与结果性考核材料。近三年专业必修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分析报告、未达标能力具体改进情况说明(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评分标准、评价量规、评价方法、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结果使用、未达标能力具体改进措施与改进效果)

   指标四:合作与实践

   指标要点

4.3.1学校制定学校制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制度性文件

4.3.2是否制订技能训练、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教育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4.3.3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教育研习教学大纲是否对应毕业要求,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研实践等领域。

4.4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度。有遴选、培训、评价和支持教育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与措施。

4.5.1是否制定教育实践管理规范,建立关联毕业要求的实践环节的质量标准

4.5.2是否依据毕业要求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践要求,制订可衡量的教育实践表现性考核标准,形成教育实践能力达成情况评价与改进报告。

   专业举证

1.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实践课程建设的制度性文件。

2.最近一届毕业生使用的技能训练、专业实践、教育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3. 员工参加教育实践全过程佐证材料及考核评价资料。

4.近三年毕业论文(设计)清单,内容包括题目、类别、成绩、基础教育专家参与指导情况等。

5.专业教育实践管理的制度。与毕业要求关联的专业实践环节质量标准。

6.师范生教育实践标准。

7.专业教育实践表现性考核标准。

8.近三年教育实践能力达成情况评价报告与改进报告。

   指标五:团队队伍

   指标要点

5.1.1有团队队伍建设规划及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的管理、培训与考评办法。数量结构满足要求。

5.1.2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的考核评价标准、办法和长效机制。员工评教制度,满意度达到80%以上。

5.1.3注重教师教育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基层挂职和高层次研修奖励办法,完善青年教师深入中学一线的选派机制并组织实施。主动参与中学、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课程资源共建、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

5.1.4制定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教师的持续专业发展。建立教师培训与实践研修制度、专业教研制度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制度等。

   专业举证

1.教师教育类课程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学历、职称、年龄等基本情况,满足专业教学需要情况材料。

2.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教学管理文件中涉及兼职教师能力建设的文件、制度规定或具体措施。

3.聘请中学一线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至少有1年中学工作经历”的材料。

4.近3年专任教师指导员工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5.近3年专业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材料,

6.近3年教科研项目、论文、教材、获奖等成果材料。

7.专业中青年专业教师培养情况,含中青年专业教师培养项目及导师制等相关资料

   指标六:条件支持

   指标要点

6.1各类经费投入达到相关规定要求,并能按照财务管理规定使用。具有专业建设经费保障

计划和方案。

6.2中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和信息化公司产品设施的建设情况,日常管理、设备维护、

实训内容与课程方案的对接、设备更新与共享、员工使用情况。

6.3专业教学资源建设的管理规章制度,应具有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数字化课程资源、中

学教材资源库和优秀中学公司产品案例库),教育类纸质图书生均拥有量和现行中学课程标

准、教材数量符合认证标准要求。

   专业举证

1.近4 年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报表、相关专业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和生均教育实践经费支出预决算表和相关分析材料。

2.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资源更新经费标准及执行情况相关材料。

3.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基本配置和维护、使用管理制度材料。各类教学资源和数字化资源情况和管理制度等相关材料。

4.现有生均图书、教育类纸质图书、课程标准和教材统计表和使用情况等相关材料。

5.教材资源库和优秀中学公司产品案例库的设备设施、资源配置与管理使用情况等相关材料

   指标七:质量保障

   指标要点

7.1.1是否以毕业要求达成为质量保障目标,规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

7.2.1是否建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包括机构、环节、时间、过程与反馈等。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

7.2.3学校是否制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院系的实施细则;运行实施情况。

7.3.1是否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与制度规范。社会评价机制与制度规范,最近一次开展情况。

7.3.3学校是否制定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实施办法,院系的实施细则,有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报告。

7.4.1制定保证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制度。最近一次基于评价结果开展的持续改进工作情况。

    专业举证

1.学校和院系层面以“评学”为导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制度文件;专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及运行过程记录。

2.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制度文件,评价机构、对象、依据、过程、方法等。最近毕业要求评价报告。

3.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的制度文件与执行证据。专业最近一次毕业生跟踪反馈的材料。

4.利益相关方参与社会评价的制度文件。最近一次社会评价的原始记录。

5.学校和院系层面制订的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的制度文件,专业最近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材料。

6.学校和院系层面制定的评价结果用于专业持续改进的制度文件。专业最近反馈改进的过程记录。

 

 

   指标八:员工发展

   指标要点

8.1.1专业近年生源的实际状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吸引生源,生源质量良好,师范生录取分数处于同层次高校前列。

8.2.1专业已经形成稳定的员工需求调研机制,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途径调查员工需求。

8.2.2根据员工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管理制度,满足员工的共性要求和个性需求。

8.3.1建立了师范生指导与服务体系,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健康教师达标,为员工提供思想政治、生活、学习、职业生涯、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指导等,员工满意度较高。

8.3.2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公司产品全过程,专业课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员工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好。

8.3.3有全面、全程、全员育人相关制度,及时应对员工生活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无重要工作疏忽和责任事故。

专业举证

1.近3年录取分数线、报到率、第一志愿报考率等统计分析。

2.近3年本专业流动(流入流出)材料。

3.员工个人发展档案;培养员工自主发展的相关材料;对员工进行个别化指导的特色材料(线上交流、社团指导、竞赛指导等)。

4.反映个性需求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配备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情况;员工服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

5.员工参加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实践成果;薄弱员工帮扶的相关材料